手机版
位置:筑能财经 > 经济 >

作为“伴随媒介”的广播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来源:互联网 | 2021-05-25 12:45:05

作为“伴随媒介”的广播剧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光合积木”配音工作室录音间。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仇广宇

广播剧:“耳朵经济”的可能性

如果说短视频是这个时代最显眼的社交媒介,那么听广播剧就成为了当下年轻人更隐秘的个人兴趣。无论仙侠还是耽美,无论莎士比亚还是网络小说,细致的音效和配音演员充沛的情感表现,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与文字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与刷视频不同,广播剧是一种伴随媒介,它只需要听,在通勤路上,在做家务的同时,不需要死死盯住屏幕,成为了这个视频时代的一次小小喘息。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中国网络音频用户逐年上升,2019年规模已经达到4.9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耳朵经济”的生力军广播剧在盈利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未来仍被看好。

既传统又现代的“脑补艺术”

广播剧在英文中叫Radio Drama,公认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地区,在公共电台播放。在中国,第一部广播剧是1933年1月由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是1950年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此后,广播剧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打开收音机“听匣子”时的消遣。

生于1976年的“光合积木”工作室创始人、著名配音演员姜广涛就经历过传统广播剧的时期。他拥有一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的“帅哥嗓音”,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小鱼儿,《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慕容云海,《宫锁心玉》的八阿哥……都是他的声音。

高中毕业后,姜广涛考进长春电影制片厂做配音演员,后来译制片减少,他便更专注于影视剧的配音。他在20世纪90年代曾为电台录制过广播剧,起初他觉得“挺好玩”,因为广播剧可以不用像配影视剧那样对口型,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十几年后,通过同行和网友的介绍,他和广播剧“再续前缘”。

广播剧是一门“脑补”的艺术,因为声音塑造出的情境会大大拓展人们想象的空间。“‘脑补’出的东西永远是更加没有局限,它是无垠的。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经历不同,当下听音频时的心绪、遭遇、情境可能都会造成一些变形,但变形是我们追求的。”姜广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用声音传达出画面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表演者除了要有良好音色,更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锻炼,需要高超的声音演技作为支撑。被网友爱称为“边大”的知名演员边江,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配音专业,配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夜华、《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等角色。在边江工作室,制作广播剧的首要环节是剧本围读,让演员全方位了解剧情后再开始琢磨如何演出。一集广播剧的时长通常为20多分钟,有经验的演员一天就能演出5到7集,但录音的时间并不能这样简单计算。边江说,他们有一次为了一集20分钟的剧集配了7天,得想办法要演员一点点进入状态,“找到角色的感觉”才能往下继续。

除了角色的台词,为了真实,他们通常还得模拟角色在剧中的状态,角色吃东西、溺水,他们也得跟着吃、跟着呛水,角色哭,他们也得真哭。即便听众看不见,他们对于细节也不能含糊,因为听觉有时更严苛。对情绪的捕捉更是随时发生。边江工作室的配音演员、导演文靖渊笑称,有一次,平日温和的他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要拿刀杀人,他把这个事当笑话讲给同事听,同事的第一反应是让他“赶紧记住这样的感觉情绪”,以后好运用到戏里。

许多广播剧演员也身兼广播剧导演的职务,做声音导演要有在脑海里形成声音画面的能力,用边江的话说,要能让人看到脑海里所构建的画面,“既视感”是他们做导演时所追求的目标。“说起来都会起鸡皮疙瘩,我们能让他们从声音里看到画面。”在配音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氛围感,他们有时会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把除配音之外的氛围声、动效等一起做好拿出来。

虽然和音乐制作、影视剧制作有相近之处,但广播剧的内容源自文学改编,从文字到声音的切换也需要思维转换,尤其需要编剧具有“文本转换”的能力。微声文化创始人李硕的公司从事音乐版权和影视声音后期制作,公司拥有自己的录音师和编导人员。2021年上线的《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就是他第一次尝试有声舞台剧的形式。这种经典风格的广播剧和英国BBC的精品广播剧有些类似,剧中含有大量戏剧化的台词和表演,听起来仿佛正在收听话剧舞台上的一出剧目。

李硕曾经花半年时间和编剧一起打磨《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剧本。他举例说,想要介绍角色的身份,文学、剧本可以直接使用文字,话剧可以用穿着打扮来让观众看见,但是声音演出不能“直愣愣”地把旁白讲出来了事。他觉得一个好的有声作品一定是“旁白越少越好”,需要采取别的方式,比如用其他的声音或者角色的口癖(根据性格形成的特殊的语言习惯),让听众感受到这个人是谁。此外,不同的角色也需要设计不同的音色,《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最多的一场戏中有10个角色,还有戏中戏,如果没有细致的区分,听众是无法弄清楚“谁是谁”的。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广播剧至今仍是相当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BBC Radio 4)曾制作过大量的广受欢迎的广播剧,包括文学名著改编的《指环王》《傲慢与偏见》等。近年来,广播剧的播放量在BBC有所减少,但自1951年开播的长篇肥皂剧《弓箭手》至今已经播出了超过18700集,并且还在持续播出。而这些广播剧的存在,也使大量喜爱表演和文学创作的演员、编剧获得了抒发才华的平台。

“网配”到“商配”

21世纪,互联网浪潮来临时,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式微,广播剧也开始发生变化,它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就毫不违和地与互联网发生了关联,逐渐又变成了一门可以盈利的文化产业。

在中国,从传统的没落艺术到互联网新生的关键一步,是由一群喜爱耽美文化和二次元内容的青少年群体贡献的,他们以社团的方式聚集在论坛上,通过翻译日语内容或自行原创等方式制作自己喜爱的广播剧,并为其配上翻唱音乐、播讲花絮等丰富的内容。2000年,“E时代论坛”的广播剧小组制作了国内第一部中文网络广播剧《当心看车》,2005年前后,声创联盟、晋江文学城的“优声由色”板块等广播剧社团开始发布自制广播剧,其中包括根据日语广播剧翻译过来的内容,也包括一些原创。这些社团组被统称为“网配剧”群体,其中中文广播剧的团体又形成了“中抓圈”(中即“中文”,“抓”即Drama的谐音)。

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业余配音爱好者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职业化,比如“729声工厂”的创始人阿杰(原名张杰)就是从“网配”爱好者变成影视、动漫和商配广播剧职业演员的。

没有经历过二次元时代,一开始不太读网络小说的姜广涛也开始了解这些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并尝试配了一些“网配剧”,比如现在还能在网络上找到的《魂》。后来这样的工作邀约越来越多,“老戏骨”姜广涛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越玩越“开”。2010年,姜广涛领衔的“光合积木”工作室成立,2016年边江工作室和“729声工厂”成立,当时这些工作室所接的业务大多数还是传统的配音,只是业务横跨影视、音乐制作、广播剧配音、动漫配音等多个领域。而正是这些在不同领域的尝试,让这些领域之间的“壁”不断被打破。

2011年至2013年,蜻蜓FM、喜马拉雅、荔枝FM等播客App陆续上线,2014年,以糖蒜广播为代表的千万收听级别的民间播客诞生,再加上有声书、直播等相近领域的发展,数年时间内国内的“声音产业”已经具备雏形。广播剧也迎来了发展机会。2014年,昵称“M站”的猫耳FM成立,旗下包含二次元音频、有声漫画、广播剧和直播等业务板块,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广播剧业务。

“网配剧”通常是纯靠网友爱好生产内容,其作品累积的流量也是真实的,一开始,猫耳FM的平台上就放置了大量免费的“网配剧”,这些剧集牢牢抓住了“网配剧”和“中抓圈”多年积累下的广播剧粉丝群体。而此前配音演员们的跨圈与粉丝的引流,也为猫耳FM发展“商配”广播剧奠定了基础。

“商配”广播剧多数是由公司出品,以营利为目的,通过购买小说IP版权,邀请知名工作室配音演员进行改编演出,并以音频内容直接向听众收费的广播剧。2018年1月,“729声工厂”将晋江知名作者Priest的作品《杀破狼》改编成“商配”广播剧,在猫耳FM播出,第一季的购买价格为19.9元,迄今为止播放量超过3200万,成为“商配”广播剧相对成功的案例。这样的剧目自带大IP的关注度,剧作本身制作又精良,十几年前长情的“中抓”爱好者,小说粉丝乃至新一批入场的听众们大概率会为剧目花钱。同年12月,猫耳FM被二次元大本营B站收购,二次元内容与广播剧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起来。

“钱景”如何

艾瑞咨询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从对网络音频用户付费情况的调研结果来看,76.0%的用户都在音频平台产生付费行为,用户年平均花费为202.3元。以广播剧、有声书为代表的声音产业的确未来可期,并正在影响着更多年龄层的用户。除了年轻人感兴趣的广播剧,还有另一种声音产品——有声书也在吸引着不同年龄的听众。有声书的内容比广播剧更单薄一些,有的是单人播讲,有的是一男一女,有的要加上旁白。在喜马拉雅平台上,有声书大V“有声的紫襟”已经收获了千万级别的粉丝。在这种背景下,2019年起,喜马拉雅等开始大举进军广播剧的全年龄市场,首推的就是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广播剧《三体》。迄今为止,《三体》广播剧全6季的总播放量已经达到6896.4万。

制作《莎士比亚精选有声剧》的李硕第一次接触广播剧,就是和729声工厂合作制作《三体》广播剧的配乐。剧目上线后,喜马拉雅方面告诉他,他们要给《三体》广播剧出一张原声专辑。作为刘慈欣的书迷,他根本没想到有很多用户真的愿意花30多元购买一部广播剧的原声音乐,这也侧面证明了剧集本身的火爆。《三体》上线一年多,他每个月都能收到1000到3000元不等的分账,虽然钱数不多,却让他发现“这市场挺有意思”。正是在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广播剧的潜力,花费一年时间将各大声音平台都研究了一遍,才开始入场制作广播剧。

不过,点击量的狂欢之下,广播剧的盈利模式并称不上完美,迄今为止“真金白银”收到钱的还是两种:一是“一次性买断IP”,让用户直接为单个剧集付费的方式,另外一种则是会员包年畅听大部分剧集的形式。如今在喜马拉雅查看广播剧热播榜前十名,除了第一名《三体》之外,其余的高流量作品几乎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广播剧,其中很多包含武侠和耽美元素:《魔道祖师》《六爻》《破云》……这说明,愿意为广播剧付费的还是二次元爱好者居多,暂时还没有扩展到全年龄段。

而从另一端考察,广播剧的从业人员与影视配音、编导、声音设计甚至音乐行业工作者往往是同一批人,这些人的身份多元,收入来源也多元,广播剧的从业人员数目是多少,从事这个行业到底能够获得多少收入,都无法得到精确的数据统计。

广播剧的“头部演员”确实火了起来,无论是配音类节目《声临其境》的推动,还是2021年B站的《我是特优生》节目,都将729、光合积木、边江工作室等知名团体的配音演员推向台前,但“腰部演员”的收入问题依然尴尬。配音演员可以通过配广告、游戏、影视剧、广播剧等各个形式取得收入,但在这个“收入鄙视链”中,能接到广告业务才是最厉害的,可以达到1分半钟的成品2万元~3万元的价格。而哪怕是业内大咖来录制广播剧,也无法拿到像广告这么高的价格。李硕透露,“腰部演员”的成品作品每小时大概只能拿到100元到300元。如果按一季广播剧10集、每集20分钟计算,一整季广播剧的收入可能还不过千元。哪怕将各种收入加在一起,未成名演员的月收入可能也只有几千元。这样的低收入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对于制作方而言也是头疼的问题。

声音创作的新空间

新冠疫情期间,实地拍摄的影视表演遭遇困境,广播剧“不用聚集制作”的优势更为凸显,甚至,声音表演成为了海内外一些影视创作人新的灵感来源。2021年3月19日,Apple TV +上线的美剧《骇人来电》以其前卫的形式引发大量讨论,它通过声音演出和精美的三维立体动画表现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说到底,《骇人来电》就是一部有声剧。

刚刚看过《骇人来电》的李硕也想在今年制作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广播剧,他对声音领域可以延展的空间充满了信心。还是以《三体》为例,《三体》的影视化在全世界都是难题,但在广播剧的世界里,科幻小说的空间想象这件事并不是问题。“把三维世界给描述一下?太难了。诺兰的电影拍四维世界都拍到头了,但是声音,你只要能想象就可以。”

在更多元化的内容开发这方面,广播剧还有很大的空间。尽管现在的题材同质化,背后也隐藏着新内容成长的空间。比如,现在猫耳FM上也有不少“用爱发电”的自制网配剧,光合积木近年也开始制作像《问鹿三千》这样原创的广播剧,许多经典文学、小说的改编尚未完成,还有很大可发挥的空间。

做过无数种声音工作的姜广涛深刻地感受到移动互联时代的飞速变化,他认为,曾经单纯的广播剧仅仅是配音演员能做的一个方向,如今,他们的声音可以透过各种形式和听众发生关联:导航、动画、有声书、线下演出、线上直播、人工智能采集……数不胜数。他感叹,如今这个时代不可能如从前那样,让一个人一直从事同样的行业。“有的工作内容让我们穿着服装,说着台词,就呈现出一个二维形象来;有的工作让我们做人工智能语言采集,录1万句话,语感、情绪都采集到了,就可以生成AI语音,这样的事我以前也没有见过”。

(实习生徐盈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 作为 伴随 媒介 广播剧

精彩放送

新闻资讯

  1. 逾200只基金净值强势“逆袭” 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1. “新面孔”涌现 公募年内新聘676位基金经理
  1. 帮忙资金魅影频现 “闪进闪退”弊大于利
  1. 世界微资讯!“定心丸”提振信心 基金看好“消费牌”
  1. 观察:基金持有人画像:90后唱主角 平均持仓时间479天
  1. 天天快讯:股票型基金清盘创纪录 “迷你基金”增至千余只
  1. 快讯:年内债基分红逾1500亿元 成基金分红“主力军”
  1. 首只北证50指数基金成立 专家:北证50指数ETF可期
  1. 热点评!年底权益类基金频现大额分红 年内基金分红金额已近2400亿
  1. 天天动态:把握建仓机会 12月债基密集发行
  1. 全球百事通!权益基金12月加码派发“红包雨” 年内基金分红逾2300亿元
  1. 地产债反弹 纯债私募基金净值逆势上涨
  1. 世界报道:12月已有17家私募“吃罚单” 资金募集成违规“重灾区”
  1. 当前速读:重磅“扩内需”利好出炉 潜伏消费类基金恰逢其时
  1. 当前热讯:黄金主题基金净值大反弹 机构短期继续维持对黄金资产看涨
  1. 资讯:多家基金2023年度策略出炉:积极募集“子弹” 做好“进攻”准备
  1. 环球即时看!消费反弹 百亿基金迅速“回血”
  1. 基金风格对业绩影响几何? 投资者选基需量力而行
  1. 前沿资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陈言一:债市总体无需过度悲观
  1. 热点评!公募顶流冯明远出手 “百亿”基金经理喊话:当前是熊牛转换初期!关注三大细分行业
  1. 当前滚动:【基中基FOF】分散风险有了新选择,让基中基带给你更好的持有体验
  1. 当前信息:2只公募REITs将解禁
  1. 多家公募展望2023:疫后复苏将成明年主动力 权益资产有望走出低谷 债券资产配置价值显现
  1. 今日讯!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华发展状况如何?这份报告给出解答
  1. 欲跨界半导体 元成股份跌停
  1. 黄金大反攻?站上1800美元 主题基金涨超13%!两大积极信号已现 机构:维持看涨
  1. 全球热消息:公募基金经理频繁离职 谁来为长期投资负责?
  1. 全球观察:业绩大回血!百亿私募净值暴涨 新产品备案热情高涨!手握“子弹”等待进场
  1. 【报资讯】持有期产品不行?这只基金头一个不服
  1. 首批2023年“贺岁基”发行定档 募集规模上限均超50亿元
  1. 中欧基金:经济修复有望加快运行
  1. 15位掌舵人任期低于1年 部分机构高管任期短期化引关注
  1. 上银基金旗下一只混合型基金募集失败 年内募集失败基金增至24只
  1. 世界热点!QDII基金净值大幅回升 基金经理看好科技成长股机会
  1. 当前消息!银河基金重要人事变更 股权转让凸显经营状况
  1. 全球速读:公募排位战打响!这家基金有望包揽前三 重仓冷门股的这只基金业绩优异
  1. 世界微动态丨今年基金亏了不少 还要补仓吗?怎么补?
  1. 中欧基金桑磊:打造完善养老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1. 银河基金20岁“生日”遇多事之秋!产品业绩表现平平 总经理任职不足9个月火速离职
  1. 全球热推荐:基金公司规模比拼激战正酣 “精兵强将”纷纷出马
  1. 偏离业绩基准押注细分行业 行业主题基金业绩分化引忧虑
  1. 热门:混基发行透视:发行规模锐减超八成 金鹰基金、华泰保兴基金产品已亏逾20%
  1. 【新要闻】博时基金冀楠:消费板块将冬去春来
  1. 当前视点!消费板块跨年行情可期 主题基金提前“抢跑”
  1. 环球精选!低级错误频现 基金信息披露缘何不“走心”
  1. 广发基金曹建文:用长钱长投理念护航养老投资
  1. 全球实时:黄桃罐头怀旧卖点难成欢乐家林家铺子市场拐点
  1. 天天微动态丨不是遭清盘就是出手慢 部分基金与反弹行情擦肩而过
  1. 全球微动态丨消费主题基金可以“上车”了吗?
  1. 跨年行情预期显著升温 公募基金描绘三大布局路径
  1. 股票策略业绩“回血” 私募左手周期右手成长布局来年
  1. 买基金 该出手时就出手?最新大数据统计来了
  1. 焦点快播:什么情况?中小公募密集股权转让 有的已是二次挂牌 为何赚钱也要卖?
  1. 弹性更高且科技含量更纯 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正式发售
  1. 8只能源主题指数年内平均涨幅22% 传统能源股仍具配置机会
  1. 每日快看:首批公募REITs扩募项目状态已更新 估值等成交易所“最关注”
  1. 全球视点!顺周期“起风了”? 基金经理提示未来还需关注景气度
  1. 房地产ETF(512200)盘中一度涨2.70%,格力地产一字涨停
  1. 简讯:专业买手实力护航 嘉实领航聚优12月9日结募
  1. 12载演化之路 掌上生活迈入9.0时代
  1. 155倍!华夏和达高科REIT网下询价获资金追捧
  1. 【天天聚看点】香港科技ETF(159747)、生物科技ETF港股(159615)携手大涨,康方生物-B四个交易日涨超30%
  1. 地产股悸动的公募基金切面:谁在提前买入 谁卖在暴涨前?
  1. 观焦点:“看见”结果 更要“看见”过程!中欧基金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重磅来袭
  1. 私募违规多发 监管出手
  1. 天天热点评!中概股快速回暖 QDII基金年终排名面临变局
  1. 年内210只公募基金清盘 呈现两大特征
  1. 环球快播:年内逾2100只公募基金参与定增近534亿元 4只高价股获超400只基金青睐
  1. 公募REITs增量扩围将迎突破口 新能源等项目或率先落地
  1. 环球快资讯丨“完善规则+金融创新”双管齐下推动公募REITs长远发展
  1. 世界观察:年内离职基金经理数已超300位 中小基金公司人才流失严重
  1. 金融地产板块活跃,房地产ETF(512200)、银行ETF基金(512700)盘中强势
  1. 全球聚焦:新能源ETF(516160)盘中低位拉升近2.2%,天合光能涨逾4.3%
  1. 日立电梯深圳被罚 存在特种设备违法行为
  1. 国企概念股持续活跃 相关主题基金冷热不均
  1. 扩内需战略促消费复苏可期 嘉实优享生活即将发行
  1. 7家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退圈” 基金销售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1. 天天热文:基金年度业绩排名战打响:独门重仓股异动 绩优基金频限购
  1. 基金经理普遍乐观 地产医药板块成年末投资重点
  1. 全球速读:基金经理谈今年得失 乐观看待明年多个机会
  1. 通讯!债基纷纷收复失地 爆款产品归来
  1. 世界快消息!大消费行情卷土重来 逾40只主题基金“回血”超20%
  1. 当前速看:基金月度清盘量创四年新高逾八成为迷你基金 成立以来回报率欠佳
  1. 环球快消息!暴涨之后 港股来年的投资机会怎么看?
  1. 【天天快播报】12月A股市场看什么?8幅图看懂!
  1. 速递!医药主题基金业绩持续拉大 基金经理看好中长期投资性价比
  1. 今日聚焦!复苏预期催涨消费股 资金借ETF入场
  1. 资讯:紫金保险宿迁分公司违法被罚 编制虚假资料
  1. 世界今亮点!今年以来361家A股公司设立431只产业并购基金 平均规模9.1亿元
  1. 6张图告诉你 为什么纯债基金仍然值得
  1. 环球短讯!基金年内派现2178亿 债基成主力
  1. 基金一个月密集调研510家A股公司 消费股获“扫货式调研”
  1. 世界资讯:年内超300只基金黯然离场 公募频频“洗牌”是为何?
  1. 焦点热文:公募“期末考”进入冲刺阶段 主动权益类首尾相差巨大
  1. 环球报道:月薪5万前专户总监状告新华基金 索赔超千万奖金!终审判决出炉
  1. 公募频洗牌 年内超300只基金下线
  1. 世界简讯:寒意来袭 百事北美裁员
  1. 荣耀借壳?概念炒作的老套路
  1. 消费复苏如何演绎?哪些方向可以布局?
  1. 光伏板块逆势下跌 手里的基金还能继续持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