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创新教育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王峰 课题组成员:钱奕昀 曹宵潇 李欣玥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双减”将改变K12在线教育行业生态。
K12在线教育公司需要在定位、业务、技术三方面进行转型。定位方面,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具有公益性。业务方面,高中辅导、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是三大转型方向,市场规模可达3600亿元。技术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超过直播技术成为K12在线教育的主要技术驱动力。
在线教育市场不会消失,而是面临如何继续发展与转型的问题。报告根据企业转型的一般理论,选取在线教育行业主要指标,尝试考察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VIPKID、火花思维等十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转型竞争力。
转型竞争力:直播大班课模式保持竞争优势
转型竞争力,是对K12在线教育公司目前采取的教学模式,储备的人力、资金等资源,“双减”政策出台前商业模型的验证情况,转型后新业务的市场空间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后的结果。“双减”对在线教育的不同教学模式影响不一,采取同一教学模式的不同公司的转型竞争力也有强有弱。
K12在线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有直播大班课、一对一、在线外教和启蒙互动课。“双减”政策出台前,仅有直播大班课和在线外教公司取得过盈利,可被认为商业模型经过了验证。对于不同的教学模式,“双减”政策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在线外教 > 启蒙互动课 > 一对一 > 直播大班课。
直播大班课
直播大班课模式是学科类K12在线教育的主流模式,直播比录播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大班课比小班课、一对一可以更好放大名师效应。改造授课时间后,直播大班课模式能满足“双减”政策要求。
一对一
学科类一对一在线教育公司纷纷倒闭,头部公司只剩下掌门1对1等,且亏损严重,说明商业模式尚未经过验证,一旦资本停止“烧钱”,可持续性待考。一对一模式需要大量主讲老师,限定价格后利润空间逼仄,运营能力不足的机构将难以为继。一对一模式难以保障标准化师资,且教师合规问题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后,大量人才将退出该行业,师资供给问题将加剧。
启蒙互动课
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将叫停,只允许美术、书法、科学等素质类内容,且不允许以在线课程形式存在,只能以“盒子”等形式进入家庭教育场景,市场空间将急剧萎缩。“双减”政策出台前,启蒙互动课以录播课+辅导形式运营,用户黏性低,头部公司亏损严重,商业模式尚未被验证。
在线外教
外教将被禁止在境外直播授课,在线外教课将改为境内外教在线课、中教在线课,一方面,外教供给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学龄前用户消失,在线外教行业可能无法独立存在,而是被整合进K12在线教育公司,成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一种服务。
在具体公司层面,K12在线教育公司转型将遵循企业转型一般规律,按照“资源-能力-行业内地位提升-产业定位”(Resource-Capability-Structure-Production,简称RCSP)的范式,即企业根据内部资源能力要素,行业外部环境等要素状况,通过行业的搜索、寻优等过程,确立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
报告根据RCSP范式设置K12在线教育公司转型的若干指标,以星级形式对目前头部公司的转型竞争力进行了评估。
定位转型:“烧钱”的产业向公益性行业转型
校外培训具有公益属性,义务教育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需要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注册登记后,还会从关联交易、限制价格等方面限制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自从1996年国内首家中小学网校北京101网校诞生开始,在线教育就以公司形式运营。在一些地方,北京四中网校分校、北京101网校分校虽然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这些网校分校并非在线教育机构,其设立时的主要业务是销售网校充值服务卡,及开展线下校外培训。“双减”落地后,国内或将首次出现在线教育非营利性机构。
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禁止举办者取得办学收益。以往,这条规定形同虚设,这是因为举办者可以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办学收益。
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并要求加强对其他民办学校关联交易的审查。这意味着,开展小学、初中业务的K12在线教育公司要注册为非营利机构,不能取得办学收益,不能对外变相转移办学收益。对于普遍引进风险投资,要求高额资本回报的在线教育公司来说,商业价值消失。
校外培训机构还可以在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组织培训,实际意义仅在于维持业务稳定,为成功转型争取时间并保留人才,且学科类培训将实行政府指导价,一旦运营能力不足,还会造成财务损失。因此,逐渐缩减并放弃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业务是最佳选择。
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的转型方向是助力校内教育。《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竞争提供、择优遴选”的机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不能再造一个教育系统,而是要放弃培训定位,为校内教育提供技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