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这期间,以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12月份,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攀升至6.43万亿元,较2019年末骤增101%。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可以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理财通道,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资金,更好的配合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助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发挥。
权益类基金规模
大幅攀升至6.43万亿元
1月28日,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事实上,近两年权益类基金产品实现较快发展。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份,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幅攀升至6.43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3.19万亿元骤增101%。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超过2.06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7608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达到4.36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47万亿元。
“加大权益类产品的供给不仅是满足日益高涨的投资者需求,而且可以发展直接融资,优化我国融资结构。同时,权益类基金产品有助于企业降杠杆,助力研发创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今年开年监管部门再次提出“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发力点将在哪些方面?何南野表示,一是扩大理财子公司权益市场投资规模和比例,让理财子公司成为权益市场的重要力量。二是进一步推动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加大权益市场投资,三是鼓励公募基金公司设计出更好的基金产品,便于普通投资者认购和投资。
“今年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在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方面发力,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田利辉表示,权益类公募基金应该积极创新服务,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推进价值投资,获得基金持有人的长期认同。同时,基金经理人应本着信息挖掘、深入调研获得公允估值来为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此外,我国还应该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母基金来引导投资者选择能够长期进行价值投资的专业基金经理人。
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政策
有望落地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第二支柱是由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自愿参加,并可个性化地选择不同投资工具。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计划承担着为民养老、保值增值的任务,是一种远期投资,在收益稳定性、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公募基金都被认为是最佳的配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