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若晖
公募基金2020年年报陆续出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前十大重仓股之外的“隐形”重仓股也得以浮出水面。
所谓“隐形”重仓股,是指基金经理重仓持有但未出现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的个股,一般在基金持仓组合排名在第11至20位之间,持有比例相对较高,属于基金组合中“腰部”持仓的股票。
3月28日晚间,景顺长城刘彦春、银华基金李晓星、安信基金陈一峰等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年报在交易所披露,加上此前已披露的工银瑞信袁芳、中庚基金丘栋荣等,基金君第一时间整理了这些基金经理的隐型重仓股及后市观点供读者参考。
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部分行业已经处于爆发前夜
去年年底管理规模已超过800亿元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一直是一位以消费股投资见长的基金经理,他的调仓换股备受市场关注,从刚刚披露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基金2020年年报上看,他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外,依旧重点持有偏消费类的股票,美的集团(000333,诊股)、古井贡酒(000596,诊股)、海康威视(002415,诊股)、海天味业(603288,诊股)4只个股占基金净资产比例超过3%。
今年春节以来,白酒板块等前期涨幅较大的股票经历一波剧烈调整,景顺鼎益自2月18日以来区间回撤接近20%,不过,最近一个交易日(3月26日),白酒等板块迎来反弹,景顺鼎益3月28日净值大涨3.50%,据此推测,相比去年年末,刘彦春调仓动作或不明显。
刘彦春在年报中表示,2020 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国应对及时、防控得力,经济率先企稳复苏。股票市场在经历短暂恐慌后快速反弹,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疫情退散、经济复苏、通胀上行、刺激政策退出已经成为市场共识。预期未来政策制定更加强调风险防范。货币供应量、赤字率等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指标逐步回归常态,信贷延期还款、利息减免等临时性政策也将到期退出。要想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发展速度和效率都需要做出调整。
增长目标设定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低效率投资需要得到充分控制。预期政府在基建领域不再具有显著扩张的特征,数据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基建更多由市场化主体发力建设。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刚性兑付将逐步打破,风险定价将更为科学合理,对于具备更高效率的经济运行主体,资金可得性将大大提高。从近期出台的金融、地产相关政策看,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政府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降低增速权重,重视经济运行效率和增长质量。
权益投资应该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我们更愿意在符合产业趋势、效率持续提升的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居民消费水平持续升级,我国在众多高附加值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部分行业已经处于爆发前夜。未来值得跟踪关注的细节很多,例如国内信用紧缩力度、美国地产周期强度等等。但就大局而言,我国这些年一直在做正确的事,发展潜力十足。我们能在中国做投资非常幸运,凭借正确的方法和坚持的态度,未来必然有所收获。
安信基金陈一峰:关注港股优秀公司的相对性价比
安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陈一峰是一名偏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截止3月26日,他所管的安信价值发现两年定开混合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02%,位列同类基金第154名,市场排名非常靠前,他去年年底前十大重仓股较为均衡,既有五粮液(000858,诊股)、贵州茅台(600519,诊股)等热门白酒股,也有万科A(000002,诊股)、中国建筑(601668,诊股)、建设银行(601939,诊股)等顺周期、低估值股票。
刚刚披露的2020年基金年报中,他在前十大重仓股之外,还布局了煤炭股中的中国神华(601088,诊股)、化工股中的浙江龙盛(600352,诊股)、银行股中的招商银行(600036,诊股)等。
谈及2021年市场研判,陈一峰指出,从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各项宏观数据来看,国内宏观经济复苏态势已经比较明确,今年前11个月发电量累计同比达到2%,11月份单月同比7.9%,工业增加值1-11月累计同比 2%,11月单月同比达到7%。经济逐步复苏,货币政策也会逐步回归常态,四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3-3.3%之间震荡,我们预计流动性从 2020 年相对宽松的环境向更加中性稳健的方向推进,但预计政策调整过程不会特别急促。
虽然2020年的大盘指数涨幅不多,但创业板指数大幅上涨,结构性行情明显。个股间的涨幅分化巨大,以2020年初已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我们初步统计股价涨幅中位数约 3%,有1500 多家公司年初以来是下跌的,同时有 500 多家公司涨幅超过 50%。从沪深 300 指数的 PE(TTM)和 PB来看,都已经回到了历史平均偏高一点的位置,因此在一个中期的维度,想系统性再赚估值扩张的收益已经较难,未来的收益获取更多的需要依靠盈利增长驱动。
虽然系统性的估值扩张不太容易,但我们预计结构性的分化仍将持续,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建设逐渐向海外成熟市场接轨,龙头公司估值溢价会不断显现。我们发现过去 5 年中小公司成交量占比不断萎缩,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
还需要关注的是,市场指数连续两年上涨,部分行业优秀公司的价格已大幅反映其内在价值,但不同行业龙头的估值分化依然较大,站在三年的维度上,依然有部分优秀公司的内在价值没有得到市场认可,不断挖掘此类公司的投资机会也是我们未来收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另外,2020 年四季度 A、H 股溢价指数达到了 140,是近 10 年以来的相对高位,再加上最近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到香港市场二次上市,我们认为港股市场中优秀公司的相对性价比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银华基金经理李晓星: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
银华基金李晓星是一位聚焦在消费+科技里挑选优质公司的基金经理,他也因长期优异业绩被市场关注。
从他的基金年报持仓上看,制造业中的美的集团、港股龙头——腾讯控股、光伏龙头——隆基股份(601012,诊股)、血浆龙头——华兰生物(002007,诊股)、果链龙头——立讯精密(002475,诊股)、医药龙头——恒瑞医药(600276,诊股)被他纳入前二十大重仓股之类。当然,这些股票中,包括隆基股份、立讯精密春节之后跌幅较大,李晓星是否在开年之后进行调仓换股,仍需等最新的一季报揭晓答案。
不过,他对全年市场走势的分析依旧值得一读。
李晓星在银华大盘两年定期开放混合的年报中开门见山指出,中长期维持看好科技创新和品牌消费两大方向,回避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有两个很强的比较优势。第一个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我们虽然在创新能力和欧美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是全球最领先的。典型的行业包括光伏、电动车、电子等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和最好的工程师,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在这个比较优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会诞生全球最好的制造业相关科技型企业。
第二个比较优势在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此次疫情中我们发现,中国的疫情控制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之一,我们的消费市场也是恢复最快的。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下,一定会诞生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
关于回避“犀牛”风险,我们看到高层已经把房地产定义为“灰犀牛”领域,并且提到了要控制房地产风险。政府提出的三条红线,预计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产生一定影响。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各种限制政策,以及长期看有可能征收的房产税,房地产需求是确定性向下的。房地产相关的公司,是我们需要重点回避的。
展望 2021 年,我们认为市场的总体风险可控,但系统性的机会并不大,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组合的收益率更多来自于相对指数的超额。宏观是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复杂的系统,越是简单的指标越是有用的。主动组合的收益率跟经济相关性很低,而跟流动性相关性很高,因为在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市场里的主动经理总会找到景气度向上的子行业,经济好有顺周期,经济差有逆周期。
我们总体判断2021年的流动性比 2020 年要差一些,除流动性之外,中美摩擦和全球疫情,并不会成为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在流动性衰减的时候,各个行业的估值都会下降,在退潮的时候,就会显露出谁在裸泳。我们总体的配置思路是选择业绩增速快于估值下降速度的股票,这些不多的机构性机会是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
在流动性边际收缩和经济回升是大概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流动性推升的股票回调压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