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补习转入“地下”,“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花样繁多——
管住变相培训,监管再补“强效剂”
“双减”落地的第一个学期,北京海淀区四年级女孩嘉嘉周末也没有闲着,周六还是要上数学培训课。不过,上课地点从以前的培训机构转到了原来在机构上班的老师家里。“双减”之后,嘉嘉妈妈和另外两名家长私下给她们攒了个三人小班,老师没变,只是费用更贵了,原来机构报课时一节课200元,现在转到“地下”,涨到了500元。
不过,现在嘉嘉妈妈开始担心,“开小灶”可能持续不了多久。9月8日,监管校外培训又有了新动态:教育部引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要求严查七类“变异形态”,嘉嘉这种“化整为零”的补课方式正在被查之列。
新学期开始后,“双减”落地,多地落实情况整体向好,但是“双减”的推动也遇到了暗中的阻力,使教育部门的工作难度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