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2日讯 由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健康中国行动控烟专项行动组指导,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我行动》——青少年健康教育公益项目今日在京启动。
青少健康教育公益项目启动
项目计划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中学健康教育讲师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青少年健康知识师资培训,在学校开展约1500场“青少年健康知识讲座”。涉及青少年近视预防、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控与预防接种、宫颈癌的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烟草危害等多方面内容。
据介绍,该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健康意识、健康观念和健康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中国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开始的目标。
“要实施好健康中国行动,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动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希望每一个人了解自己目前主要的健康风险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启动会上表示,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坚持校园内和校园外、课堂内和课堂外、技能培养与知识传授同步进行、同步开展疾控系统要发挥专业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与教育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创新工作机制,抓住重点、抓准热点、解决难点,措施落细落实。把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放在心上、措施抓在手上,为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
据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介绍,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教育水平,我国儿童青少年目前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基金会与中国教育学会共同组织开展《健康中国我行动》——青少年健康教育公益项目。同时基金会组织国内青少年健康教育领域卓有成就、经验丰富的相关权威专家编纂了相关辅助教材。教材内容涵盖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近视、心理健康、宫颈癌的预防、艾滋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引导青少年培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和意识。”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表示,青少年时期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健康方面的知识,建立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帮助人们做到更多、感觉更舒适、生活更长久是GSK作为一家全球医疗保健公司的使命。”公益支持单位葛兰素史克副总裁,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表示,青少年拥有健康身心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联动各界力量,汇集多方资源,形成青少年健康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们茁壮成长,守护‘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