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12日讯 今年是清华脑起搏器论坛设立十周年。昨日,第十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京举办,神经调控技术科研工作者、知名医院神经科专家与来自全国的数百名帕金森病患者,共同探讨帕金森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这项由清华大学主办、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活动设立于2012年,是我国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科普阵地,也是我国数以百万计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家园。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多年来对清华脑起搏器项目的密切关注,并把清华脑起搏器比喻成一个“孩子”,“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呵护下快速成长,技术上从跟踪、并行直至实现引领,成功产业化,超越进口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近年来的国际局势变化更加凸显了技术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清华脑起搏器正是高端技术自主研发的优秀代表。”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教授对清华脑起搏器项目启动二十年来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并对项目的最新进展“AI+脑起搏器”“方向性电极脑起搏器”以及“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介绍。
资料显示,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日”,以此纪念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疾病的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据了解,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
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就开始了对脑起搏器的研究,2003年开始工程化研制,从2006年开始,中国将脑起搏器的研发纳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并支持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成立了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团队与北京天坛医院等多机构开展合作,终于打破技术壁垒。2013年,他们研制的“单通道脑深部电刺激器”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2014年,“双通道脑深部电刺激器”和“双通道可充电脑深部电刺激器”也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使我国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唯一能够研发、生产和大规模临床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清华脑起搏器技术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医疗器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