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之下,近年来煤电扩张冲动得到有效遏制,燃煤电厂也在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等举措实现减污降碳。不过,受低利用小时数、高煤价、低电价等因素影响,整个煤电行业近些年普遍亏损。业内认为,电力行业碳达峰,关键看煤电,而“十四五”时期煤电如何谋划绿色低碳转型,又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煤电扩张冲动“刹住车”
按照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的要求,至2020年底全国煤电装机规模需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煤电装机总量在2020年底达10.8亿千瓦,如期完成前述约束性目标。
这表明,在“十三五”时期出台的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之下,2014年以来的煤电扩张冲动得到有效遏制。
据部分受访的业内人士介绍,当时火电项目的审批权与环评审批权相继下放至省一级,煤炭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上马煤电项目热情高涨,投资热度迅速上升,市场在短时间内走向饱和,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接连下发三份重要调控文件,对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监管,提出要“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这也为我国稳步改善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据中电联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装机年均增速为3.7%,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15年底的59.0%下降至2020年底的49.1%。这是我国多年来煤电装机占比首次低于50%,对于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来说,要实现这一成果并不容易。
同时,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有序开展,也助推了“减污降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去年12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19年底,经过改造后实现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达8.9亿千瓦,占当年煤电总装机的86%,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超过7.5亿千瓦煤电机组实施节能改造,供电煤耗率逐年降低,发电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点,不少代表委员都围绕能源转型提出建议。对此,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制定更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锚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5%和风电光伏装机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